芒果视频下载

科昱微信
英才招聘繁體中文English

服務熱線:020-86312801

當前位置: 網站芒果视频下载 > 文淵雅閣
文淵雅(ya)閣

書法概述(提綱)

 

書法概述(提(ti)綱)

—— 嚴文昌

 

今(jin)年正月(yue)因避新冠(guan)瘟疫(yi),在(zai)家禁足甚(shen)閑(xian),自梳對書(shu)法之微知(zhi),寫成《書(shu)法概述(提綱)》,以便今(jin)后(hou)深入修習和探究。

 

書(shu)法三要素:

用(yong)筆、識(shi)勢(shi)、裹(guo)束。

 

書法五法:

寫字、書法(fa)、創(chuang)作(zuo)、創(chuang)新、鑒賞。

 

一(yi)、寫字(zi)之法:

書(shu)寫字(zi)形結(jie)構之準。

五項:工(gong)具、筆畫、偏旁(pang)、筆順、結(jie)字(zi)。

 

1、筆墨紙(zhi)硯(yan):

毛筆、墨水(shui)(shui)、紙(zhi)張、硯臺、水(shui)(shui)匜、鎮紙(zhi)、筆架(jia)等文房用具。

 

2、基本筆(bi)畫:

點、橫、豎、撇、捺、鉤(gou)、挑、折八種筆(bi)畫。

 

3、偏旁部首(shou):

漢字左右上下構件,和同構件分類的統稱。約53個偏旁和260個部首。

 

4、書寫筆(bi)順:

從左到右、從上到下(xia)、先(xian)橫后豎、先(xian)撇(pie)后捺、先(xian)外(wai)后內,先(xian)中間后兩(liang)邊。

 

5、間架結構:

平正安穩、迎讓穿插、比例合理、變化統一、順其自然(ran)。黃自元九十二(er)法。

 

二(er)、書法(fa)之法(fa):

書寫字形形體之美(mei)。

四法:筆(bi)、墨、字、章。

 

1、筆法:

⑴選筆:

①韋誕筆:

晉(jin)唐(tang)用韋(wei)誕筆:

三(san)副二(er)毫。筆(bi)芯小,為(wei)中(zhong)軸,寫尺牘(du),寸楷。

 

②散卓(zhuo)筆:

晚(wan)唐用散卓筆:

一芯(xin)一副。筆(bi)芯(xin)大,中軸虛,線條大小可(ke)變。

 

③筆(bi)毫(hao):

硬毫(狼(lang)):

筆毫(hao)勁挺,彈力(li)佳,易于駕(jia)馭。

軟毫(hao)(羊):

筆毫柔軟(ruan),鋒穎較(jiao)長,吸(xi)墨易(yi)大(da)。

兼毫:

硬(ying)毫為中穎,軟毫裹外,軟硬(ying)適中,剛柔(rou)并濟。

 

④筆德:

尖、齊、圓、健四(si)德。

尖(jian)者筆之鋒,精純犀利。

齊者筆(bi)壓扁,萬毫(hao)齊切。

圓者身圓頭正,潤澤如錐(zhui)。

健(jian)者挺勁有力,收(shou)放自如。

 

⑤名筆:

宣筆(bi):

蒙(meng)恬制,隋(sui)稱宣筆(bi),制作精細,筆(bi)純耐用(yong),剛柔并制,尖齊圓健。

湖筆(bi):

元初出(chu)自湖(hu)州,鋒穎整齊(qi)透(tou)明,毫細出(chu)鋒。也稱湖(hu)穎。

太倉筆:

清末出(chu)于(yu)河(he)南(nan)太倉村,筆鋒銳(rui)利,飽滿圓潤,吸墨(mo)性(xing)(xing)強,柔而不軟,婉轉流暢,富有彈性(xing)(xing)。

 

⑵執筆:

①五(wu)指(zhi)法:

 押 鉤 恪 抵。指實、掌虛 、筆豎、腕平、管直。

②捻管(guan)法:

捏(nie)管端(duan),寫大(da)字(zi)。

③枕(zhen)腕法:

枕腕寫小字(zi),懸(xuan)腕寫大字(zi)。

④懸(xuan)肘法:手(shou)腕懸(xuan)空(kong),寫大字與草(cao)書。

手(shou)(shou)指主(zhu)執(zhi)不動,手(shou)(shou)腕(wan)主(zhu)運。搖腕(wan)起倒,左(zuo)右側鋒(feng),中尖鋒(feng)。

 

 

⑶永字八法(fa):

側、勒(le)、努、趯(yue)、策、掠、啄(zhuo)、磔。

點(dian)為側:

側鋒峻落(luo),鋪毫行筆,勢足收鋒。

橫為勒:

逆鋒(feng)(feng)落紙,尖鋒(feng)(feng)澀行,不可順鋒(feng)(feng)平過。

豎為(wei)努(nu):

努(nu)為鼓,太挺直則木(mu)僵無力,而須(xu)直中(zhong)見曲勢。

鉤為趯(yue):

鉤為轉、趯為折,駐鋒提筆,使力集于筆尖作躍勢。  

仰橫為策:

策為揚勢,起筆同直畫,得力在劃末。 

長撇為掠:

掠(lve)長而(er)曲,起筆(bi)同直(zhi)畫,出(chu)鋒稍肥,左(zuo)出(chu)而(er)利,力要送到。

短撇(pie)為啄

落筆左出,臥筆疾掩,快而峻利,啄短而直。 

捺為磔(zhe)

橫波三折,逆鋒輕落,折鋒鋪毫緩行,收鋒重在含蓄。

 

⑷調鋒九用:起、行(xing)、收。

調鋒(feng)馭、蹲、衄、踆、頓、揭(jie)、按,行(xing)筆挫(側鋒(feng))、趯(尖鋒(feng))。

馭(yu)鋒(feng):尖鋒直下。

蹲鋒(feng):側(ce)鋒橫下。

衄(nv)鋒:改換筆(bi)芯方向。

趯鋒:尖峰澀(se)進。

挫筆:側鋒(feng)推進。

頓筆:回鋒圓尾(wei)。

挫筆:快收斷尾。

揭筆:向上尖尾。

按(an)鋒:捺腳(jiao)按十(shi)揭。

踆(qun)鋒:轉折(圓)連接。

 

⑸八面出鋒:九(jiu)宮格。

“永”字(zi)出鋒,側九(jiu)、勒(le)六、努八、趯一、策(ce)三、掠啄七、磔(zhe)九(jiu)。

 

⑹筆鋒:

中(zhong)鋒:

尖(jian)在線中,渾圓厚實,骨線立體,古樸(pu)穩重,缺(que)少變化。

側鋒:

尖頂一(yi)邊,銳(rui)利秀峭,肉線寬扁(bian),活(huo)潑(po)多變(bian),容易輕薄。

藏鋒:

筆尖回收,圓實無鋒,含蓄內斂,顏體(ti)楷(kai)書,寬博渾圓。

露(lu)鋒:

提筆出鋒,鋒芒畢露,外向張揚,米芾(fei)行書,八面出鋒。

 

⑺運筆(bi):

提筆(bi):抜筆高起  線條輕細

按筆(bi):用力壓下  線條粗重

方筆:側鋒運筆  線條方棱

圓筆:中鋒運筆  線條圓弧

絞筆(bi):捻筆圓轉  線條絞絲

澀筆:慢而有力  線條艱澀

 

⑻用筆:

筆心下壓(ya)

邊毛沉厚,力透紙背,線質(zhi)佳(jia)。

筆心起倒(dao):

左(zuo)右變線(xian),尖鋒骨線(xian),側鋒肉線(xian)。

筆心扭動:

調(diao)鋒(feng)轉向(xiang),換(huan)面收尾,戰筆(bi)勒行(xing)。

 

2、墨法:

⑴選墨:

墨質油、松(song)、漆(qi)煙。

松煙

松脂燒制(zhi),色冷無(wu)光,膠質較(jiao)輕(qing),入(ru)水易化。

油煙(yan):

動(dong)物(wu)油制,色(se)暖玉澤,堅實(shi)細(xi)膩,經久(jiu)不變

漆煙(yan):

大(da)漆(qi)燒制,細潤光澤(ze)。

 

⑵名墨:

西周刑夷始制墨,三國韋誕:“仲將之墨,一點如漆”。

李(li)墨

豐(feng)肌細膩,光澤如漆,堅硬如玉,松(song)煙加(jia)料,有龍腦氣。

徽墨

色澤黑(hei)潤,豐(feng)肌細膩(ni),經(jing)久(jiu)不(bu)褪,落紙如漆(qi),香味濃郁(yu)。

 

⑶調墨:

濃、淡、干(gan)、濕、焦五色(se)。

干墨(mo):蒼勁虛靈

濕墨:水墨淋漓

濃墨(mo):沉重(zhong)陰喑(yin)

淡墨:清(qing)逸(yi)明亮(liang)

焦墨:枯焦干澀

 

⑷用墨(mo):

濕墨(mo)(mo)(暈)、潤墨(mo)(mo)(漲)、干墨(mo)(mo)(適中)、沙(sha)筆(bi)(兩側無(wu)墨(mo)(mo),副(fu)毫開叉(cha))、燥鋒(feng)(中心(xin)無(wu)墨(mo)(mo),尖鋒(feng)開叉(cha))、枯筆(bi)(散鋒(feng))。

重墨(mo):水墨淋漓  渾厚華滋

惜墨(mo):骨立神逸  清雅疏秀

宿墨:水墨分離  舊韻古樸

 

3、字法:

⑴字體:

創造字形(xing),助人(ren)倫,為教化(hua),實用性,功利性。

甲骨文:

殷商(shang)契文,線條嚴整瘦勁,曲直(zhi)粗細,筆畫(hua)方(fang)折,結(jie)字較均(jun)衡對稱,原始圖畫(hua)文字。

大篆

金文(wen)籀體,線條均勻藏鋒,圓(yuan)轉多(duo)曲,字(zi)形多(duo)變,漸趨(qu)整(zheng)齊,結(jie)體略(lve)呈(cheng)方正(zheng),風格典(dian)麗峻奇,象形文(wen)字(zi)。

小篆:

簡化(hua)大篆體,字體長形方整,上緊(jin)下疏,強調對稱感。內部橫平豎直,筆畫粗細一致,質麗(li)均勻似玉(yu)箸。

隸書(shu):

簡(jian)化(hua)篆書,字形(xing)多(duo)呈寬扁,橫長豎短,蠶(can)頭燕尾,一(yi)波三(san)折,漢(han)隸八分(fen)書。

草書:

解散隸體,存(cun)字(zi)之(zhi)梗概,損(sun)隸之(zhi)規矩,縱任奔逸,連筆牽絲,赴急(ji)速,有草(cao)創之(zhi)意謂之(zhi)草(cao)書(shu)。史游(you)章草(cao)字(zi)字(zi)獨立(li),收筆向上。張芝今草(cao),上下(xia)牽連,筆勢向下(xia)。

楷書:

変隸書之波畫,加以點啄挑,筆畫分明,橫平豎直,結體方正規范,可作楷模。

行(xing)書:

簡(jian)化楷(kai)法(fa),化方轉圓,結體(ti)(ti)欹側,大小(xiao)參(can)差,引草入行(xing),連(lian)筆牽(qian)絲,快速順暢,行(xing)云流(liu)水,易(yi)書易(yi)識。

 

⑵書體:

書家體,加工字(zi)形,對(dui)現有的文字(zi)形體變動或美化。把個人(ren)的內在氣質、學識、涵(han)養、性(xing)格(ge)寄(ji)托于形,創作字(zi)像(xiang),達其情性(xing),形其哀樂(le)。顯(xian)示個性(xing),產生(sheng)書法藝(yi)術,形成(cheng)自己獨特風格(ge)。如張鐘(zhong)羲獻,歐顏柳趙、蘇黃米蔡。

 

⑶碑帖體(ti):

竹木(mu)金(jin)石(shi)契刻為(wei)碑(bei)體,墨跡為(wei)帖體。

 

4、章法:

一(yi)點呈一(yi)字(zi)之規,一(yi)字(zi)呈通篇之準。

⑴格式(shi):

手卷,橫(heng)披,立(li)軸,屏條,冊頁,團扇,折扇,對聯(lian),尺牘(du)。

 

⑵正文:

主定賓從須烘托,

縱行橫列顯美觀。   

起首頂格墨漲(zhang)潤,

句末無(wu)逗字相連(lian)。

左顧右(you)盼守軸線(xian),

平頭容易齊腳難。  

濃淡枯潤(run)分墨色,

筆斷意連氣韻通。

牽絲縈繞(rao)忌過(guo)濫(lan),

一畫三波方耐看。  

隨形盡態(tai)求(qiu)異變,

欹側高低取平正。

大小參差多姿態(tai),

曲直剛柔表性情。   

疏中有聚知(zhi)其白,

密(mi)中有散守其黑。

字密行疏局清朗,

長短起伏節奏強。  

前啟(qi)后(hou)承氣(qi)勢(shi)貫,

開合呼應(ying)順(shun)自然。

 

⑶題款:

標題,正文(wen),注釋,落款,題跋,鈐章。

(上(shang)款:稱謂,敬語(yu)。下款:簽名(ming),簽章,日(ri)期(qi),地點。)

《書譜》書法(fa)藝(yi)術表現(xian)手法(fa):違而不(bu)犯,和(he)而不(bu)同,留不(bu)常遲,遣不(bu)恒(heng)疾。帶燥方潤,將濃遂枯,泯規矩于(yu)(yu)方圓,遁鉤繩之曲直(zhi)。乍(zha)(zha)顯乍(zha)(zha)晦,若行若藏,窮變態(tai)于(yu)(yu)毫(hao)端,合情調于(yu)(yu)紙上。

 

三、創作(zuo)之法:

加工字形(xing),表(biao)達個性,自覺藝術。

六意:畫、字、文、書、心、境。

1、畫意:

點畫意象

丶點如高峰墜(zhui)石,

一橫如千(qian)里陣(zhen)云,

丨豎如萬(wan)歲(sui)枯藤,

丿如(ru)陸(lu)斷犀(xi)象,

乀如崩浪雷奔,

折如(ru)勁弩筋節,

乚(yin)鉤如百鈞弩發。

 

2、字意:

⑴造字(zi)六書:

指事、象形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、假借(jie)。

漢字的(de)象形、會意給書法創(chuang)作留出了巨大的(de)藝(yi)術想象空(kong)間。

 

⑵說文解(jie)字:

系(xi)統分析漢字(zi)字(zi)形,考究(jiu)(jiu)字(zi)體來源(yuan),注釋(shi)字(zi)意,是研(yan)究(jiu)(jiu)文字(zi)學的奠基(ji)之(zhi)(zhi)作,也是書法(fa)創作取勢、裹束之(zhi)(zhi)源(yuan)。

 

⑶筆勢:

書法結字用筆(bi)勢(shi),點畫組合筆(bi)勢(shi)。

 

①單一筆勢:

永字(zi)八(ba)勢(線條)。

直線:

橫、縱(zong)、啄(zhuo)、磔、趯(yue)。

弧線:

仰、覆、努、裹、拂、掠、波、戈。

 

②復合筆勢:

張旭五勢(shi)(使轉(zhuan))。

鉤裹勢:弧線轉動。

鉤(gou)努勢(shi):弧直(zhi)逆動。

袞筆勢:弧線滾動。

奮筆勢:直線疊加。

豎筆勢:直線移(yi)位。

 

③孫(sun)過庭使轉(zhuan):

執謂深淺長短,使謂縱橫牽摯,轉謂鉤環盤繞,用謂點畫向(xiang)背。

使:

折線疊加、移(yi)位。直線條的連(lian)續(xu)書寫(xie)。奮(fen)筆勢,豎筆勢。

轉:

弧線轉動、滾(gun)動。弧線條的連續書寫。鉤裹(guo)勢(shi),袞(gun)筆勢(shi)。

使轉:

直十(shi)弧逆動。直線十(shi)弧線的反向連接書寫(xie)。鉤努勢。

 

⑷取勢

先(xian)識九(jiu)十九(jiu)種(zhong)筆(bi)勢(shi),筆(bi)鋒的(de)走勢(shi)決定點(dian)畫的(de)姿(zi)態(tai)。平正、險絕。

讀臨古帖(tie)、字典之(zhi)用勢(shi)(shi);研究篆隸(li)字形演變之(zhi)取勢(shi)(shi);運(yun)用實線牽連,虛線飛度,點畫(hua)意連之(zhi)連勢(shi)(shi)。

 

⑸裹束:

多個筆勢(shi)的組合加用筆結字。

 

①線條技法(fa):

筋(行(xing)筆(bi)線(xian))、節(jie)(調鋒(feng)點)、骨(尖鋒(feng)線(xian))、肉(側(ce)鋒(feng)線(xian))、皮(線(xian)邊狀(zhuang))、血(水墨色)。

 

②結字:

改(gai)變字(zi)形,調整點畫,增加美感。

 

⑹字(zi)像:

裹束+心法。心法則為作者之心情、性格、品味、學識、健康、年齡等綜合表現。激發潛意識,使心、手、筆相應,創造字像。

 

⑺字組(zu):

啟承、欹正、牽連、映帶(dai)。

 

3、文意:

⑴文(wen)學(xue)體裁

詩經、楚辭、漢賦、駢文、唐詩,宋詞、元曲、明(ming)清小說。

 

⑵現(xian)代文(wen)學體裁

詩(shi)歌(ge)、戲曲、散(san)文、小說(shuo)。

 

⑶文章體裁:

記(ji)敘文(wen)(wen)、議論文(wen)(wen)、應用文(wen)(wen)、說(shuo)明文(wen)(wen)。

 

⑷文章(zhang)內(nei)容:

正文(wen)中心(主(zhu)題)思(si)想,表達對事物之情感。

情(qing)因物感,文(wen)以情(qing)生,思涉(she)樂其必笑,方言(yan)哀而已嘆。

 

4、書意:

選擇(ze)篆隸草行楷等書體(ti),與文(wen)意(yi)匹配(pei),相得益彰。

⑴篆(zhuan)書古樸厚重之靜穆。

⑵隸書雄壯(zhuang)沉穩之勁健。

⑶草書超塵脫逸之放縱。

⑷行書嫵媚圓通之流暢(chang)。

⑸楷(kai)書端莊典(dian)雅之從容。

《書譜》美學思想:篆尚婉而通,隸欲精而密,草貴流而暢,章務簡而便(bian),真以(yi)點畫(hua)(hua)為(wei)形質(zhi),使轉(zhuan)為(wei)情(qing)性。草以(yi)點畫(hua)(hua)為(wei)情(qing)性,使轉(zhuan)為(wei)形質(zhi)。

 

5、心意:

技法成習,意興(xing)盎然(ran),靜默(mo)開慧,散懷恣情。

意(yi)先筆后,表(biao)情達(da)意(yi),抒發心氣,務于神采。

 

6、境(jing)意:

神怡務閑(xian)、感惠徇知、時和氣潤、紙墨相發(fa)、偶然欲(yu)書(shu)。

時代(dai)背景、社會(hui)狀況、人(ren)生際遇、現實生活、年齡康寧(ning)。

 

四、創新之法:

承前法則,開(kai)創新境,以時俱進,推動書法藝(yi)術發展。

1、帖體:

墨(mo)跡法帖,用(yong)筆與墨(mo)色變化(hua)清(qing)晰(xi)明了,南派書(shu)(shu)風(feng),二(er)王體(ti)系,具有(you)文人書(shu)(shu)卷氣,書(shu)(shu)寫有(you)節奏趨向音樂性,篆(zhuan)隸草行楷書(shu)(shu)體(ti)齊備(bei)。

 

2、碑體(ti):

雕刻拓本,刻碑先書丹,拓捶惡損,斑駁脫落,失真嚴(yan)重,北派書風,具有(you)金石氣,屬于(yu)空(kong)間(jian)展開(kai),平(ping)面(mian)構成之(zhi)繪畫性。行(xing)草(cao)書體(ti)缺少。

 

    3、帖十碑:

    帖學用筆:

    重視(shi)兩端,輕中間,一掠(lve)而(er)過(guo),逆(ni)落回收,較拘束。字(zi)形偏長,取(qu)縱(zong)勢(shi),有輕重,快慢,流暢等(deng)節奏感。

 

    碑學(xue)用筆(bi):

    強調(diao)中(zhong)段,有起伏、跌宕,節節加勁,字形偏扁,取橫勢,有長短、大小、正側、傾(qing)斜等姿態(tai)感。

    ⑴把帖碑(bei)用(yong)筆結(jie)合起來運(yun)用(yong)。

    ⑵把帖碑用筆(bi)并置的(de)形式調和:對(dui)立統一(yi),對(dui)比強烈,反差加(jia)大。

 

4、音樂十繪畫:時空互動,節奏造(zao)型(xing)

帖學偏重于時間關系(xi),筆勢連(lian)綿具(ju)有(you)音(yin)樂節(jie)奏。

碑(bei)學偏重于空間關系。透視對比具有繪畫形(xing)象。

碑學沒有筆(bi)勢連(lian)續(xu),字局部(bu)不(bu)完整,產生相互依賴(lai)性(xing),把(ba)它組合成一個(ge)密不(bu)可(ke)分的整體。有大小、正側、虛實、疏密、枯潤、濃淡等空間變化。上下左(zuo)右可(ke)觀(guan)看,偏向于繪畫性(xing)。

 

   五、鑒賞之(zhi)法:

   培(pei)養藝術(shu)品味,提(ti)高個人審美,做雅人。

1、形質(zhi):

章法(格(ge)式(shi)、正(zheng)文、款識)、結(jie)體(取勢、姿態)、點畫(hua)(用筆、墨韻)。多力(li)豐筋者圣,無力(li)無筋者飄。力(li)透紙背,入木(mu)三分。作書須筆筆斷(duan)而后起,筋節(jie)、點畫(hua)分明,不浮滑。

2、功性:

有功(gong)有性(xing)可入品,有功(gong)無性(xing)館(guan)閣體,無功(gong)有性(xing)善書者,無功(gong)無性(xing)未入門。

3、品級:

神(shen)品(法書(shu)(shu))、妙品(書(shu)(shu)法)、能品(書(shu)(shu)作)、逸品(善(shan)書(shu)(shu))。

4、書氣:

士氣(書卷)、逸氣(簡淡(dan))、婦氣(軟(ruan)弱)、匠氣(呆板)、俗氣(低俗)、江湖(hu)氣(粗野)、兵匪氣(蠻(man)橫)。

5、字像:

一字見(jian)心(xin),字如其(qi)人。氣韻清爽,神采飛揚。

6、佳作:

點(dian)畫、字像、文意(yi)、書體、心性、境況等意(yi)像均相向而行,統合(he)一致(zhi),相互襯托,交相輝映,則為好(hao)作(zuo)品。

 

六、書法之吾識:

何謂書法?當世書壇眾說紛紜,文人相輕、大師相詰,猶如盲人摸象,莫衷一是……

書(shu)(shu)法是(shi)一種文化(hua),更是(shi)一門(men)藝(yi)術(shu)。已(yi)形成一整套書(shu)(shu)法語言(yan)規(gui)則體(ti)(ti)系作藝(yi)術(shu)之表達(da)。書(shu)(shu)者必須(xu)經(jing)過專業(ye)的學習與(yu)長期的訓練。書(shu)(shu)體(ti)(ti)分(fen)為正、草(cao)二體(ti)(ti),正體(ti)(ti)官方頒布,草(cao)為手(shou)寫體(ti)(ti)。

寫字是書(shu)法(fa)的基礎(chu),用(yong)筆劃(hua)、偏旁部(bu)首(shou)和間架結構(gou)來(lai)寫字形(xing)結構(gou)之準。點畫固定不變,大眾易識易辯。助(zhu)人倫,為教化,傳承文(wen)化,是實用(yong)性(xing)和功(gong)利(li)性(xing)的表現。

書(shu)(shu)法(fa)是對字形的加工(gong)體(ti)現形體(ti)美(mei),通過用(yong)筆、墨法(fa)、結字和章法(fa)等(deng)技法(fa)來(lai)表達。學書(shu)(shu)者要先從臨摹古(gu)碑、帖入(ru)手,掌握書(shu)(shu)寫(xie)技法(fa),并深(shen)入(ru)學習書(shu)(shu)法(fa)理論。做到一門深(shen)入(ru),博通眾家,打好書(shu)(shu)法(fa)創作(zuo)功底。

書(shu)法(fa)創(chuang)作是自覺的藝(yi)術,表達情性。用筆勢和(he)使(shi)轉來裹(guo)束結體(ti),點(dian)畫(hua)位置可(ke)變,字(zi)形由取勢和(he)裹(guo)束之需而定。以筋、節、骨、肉、皮、血等技法(fa)創(chuang)造(zao)字(zi)像。通過畫(hua)意(yi)、字(zi)意(yi)、文意(yi)、書(shu)意(yi)、心意(yi)、境意(yi)來表現意(yi)像,達到一字(zi)見心,字(zi)如其人之境。

書(shu)法的欣(xin)賞以神采為(wei)尚,形質次之(zhi)。形質為神采之(zhi)體,神采是心畫,個(ge)人(ren)氣(qi)質的表現,兩者(zhe)相(xiang)(xiang)輔相(xiang)(xiang)成,文質彬彬,相(xiang)(xiang)得(de)益彰。形質為功,神采為性(xing)(xing),有功有性(xing)(xing)為佳品。

書法的創新,應以法則為要,一以貫之。以不逾矩之境,才能“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”創出書法的時代新篇。

 

分享到:
點擊次數:  更新時間:2021-05-21  【打印此頁】  【關閉
  下一條:佛學啟蒙心得提要
lutube-lutube下载-lutube下载地址-lutube最新地址 lutube-lutube下载-lutube下载地址-lutube最新地址 lutube-lutube下载-lutube下载地址-lutube最新地址